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儿童疾病健康教育详细

暑假孩子爱吵爱叫变“公鸭嗓”?当心是声带在求救!

发布时间:2025-09-02 08:32 本文来源: 耳鼻喉科

暑假即将过去

家长却发现孩子

“无缘无故”地出现声音嘶哑

之前都是好好的

像“小百灵鸟”一样

快开学了却变成“唐老鸭的嘎嘎声”

严重的甚至有可能短暂“失声”

发不出声音

图片


暑假即将过去,医院里耳鼻喉科诊室格外热闹,来看嗓子哑的小朋友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家长一脸焦急:医生,我家宝贝放假前嗓子还好好的,怎么玩了几个星期,说话就变成‘小鸭子’了吃了消炎药、挂了水也不见好!除了嗓子 别急,这很可能不是感冒没好透,而是暑假‘玩得太嗨’带来的‘副产品’——声带小结在作祟! 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让宝贝声音沙沙的常见问题

图片


声带小结是什么

想象一下我们的声带就像两条有弹性的“皮筋”,说话时它们会振动、接触。正常情况下,我们说话时两侧声带可以紧密闭合。如果小朋友经常大声喊叫、哭闹、用力说话,声带边缘反复摩擦碰撞,就可能长出一对对称的小突起(小结节),像长了“小茧子”一样这就是声带小结

图片

“小喇叭”用得太猛了

图片

为什么小朋友容易得声带小结?

1、生理特点:儿童声带更娇嫩,粘膜更薄,更容易受伤。

2、行为习惯: 过度用嗓,平时喜欢大喊大叫(尤其与朋友嬉戏打闹时)、喜欢尖叫、长时间大声说话/朗读/唱歌、模仿怪声。
3、不良发声方式: 说话音调过高或过低、说话太快太急、喜欢用力清嗓子、咳嗽。
4、环境刺激: 空气污染、二手烟等。
5、潜在诱因 : 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引起咳嗽、清嗓,加重声带负担;过敏;胃食管反流等。
图片

如何识别声带小结的信号

警惕这些“声音警报”——

图片

声音嘶哑

这是最典型、最早出现的症状!声音变得粗糙、沙哑、气息声重、容易“破音”。

图片

图片

发音费力、易疲劳

孩子说一会儿话就觉得嗓子累、干、疼,不想多说。

图片

音域变窄、音质改变

唱歌时高音上不去,声音听起来“闷闷的”、“不响亮”。

图片

清嗓子、干咳

孩子可能因为嗓子不舒服或异物感而频繁清嗓子或干咳。

图片

图片

持续时间

如果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且没有明显感冒症状,就必须警惕声带小结,及时就医!


对小朋友有哪些影响

声带小结,那可不只是声音不好听——

图片

影响沟通交流

声音不清,影响表达和社交,孩子可能因此变得不自信或不愿意说话。

图片

图片

影响学习与活动

无法清晰朗读、回答问题、参与合唱或戏剧活动。

图片

潜在长期影响

如果不干预,小结可能变硬、增大,治疗难度增加,甚至影响声带发育,导致永久性嗓音问题。

图片

图片

心理影响

声音问题可能让孩子感到沮丧或尴尬。


如何确诊声带小结

明确指征: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嗓子疼、发音费力、影响日常生活等。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确诊金标准:喉喉镜检查。检查可见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有小结节样突起。


家长可以提前安慰好孩子,告知他不用害怕,这是用一根很细很软的镜子或摄像头,从鼻子轻轻放进去看声带,无痛或微不适,通常小朋友配合度都比较高。中山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工作日期间都可以进行喉镜检查,当天可做,检查结果即时可出。

图片


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案

嗓音休息+嗓音训练

图片

对于儿童,严格的嗓音休息和专业的儿童嗓音训练(由言语康复师指导,像做游戏一样学习正确发声方法)大多数患儿可逐渐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需注意,儿童嗓音训练需要具备更多耐心,提高儿童自觉性意识,强调家长、医生与言语康复师共同协作。

药物治疗

图片

西医方面,可适当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中医方面,医院耳鼻喉科现可根据患儿病情,进行个体化中药治疗。

家庭日常行为管理

图片

1、若处于急性期,每天应“禁声”1-2小时,尽量减少说话,在家用写字板或手势交流。

2、减少孩子尖叫,设定“安静游戏时间”。

3、和老师沟通,在学校里应避免孩子过度用嗓(比如不当领读员或班级管理员)。

4、饮食方面:避免辛辣、过冷过热食物,多喝温水,避免睡前进食。

5、长期监督:家长要做好榜样,遇事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且鼓励孩子用“温和的声音”说话,及时纠正喊叫行为。

图片


守护孩子美妙童声

早关注,早干预——

儿童声带小结是常见、可防、可治的!家长的早期识别和积极引导(改变用嗓习惯)是关键!配合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必要的嗓音训练,孩子的“小哑嗓”通常都能恢复清亮。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声音嘶哑,别再犹豫,及时带他到耳鼻喉科看看。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孩子珍贵的嗓音,让他们的童声更清脆、更响亮!

图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暑假孩子爱吵爱叫变“公鸭嗓”?当心是声带在求救!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医院专家 人才招聘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