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减重18公斤,逆转2型糖尿病!控制?不如逆转!

晴天霹雳:5项指标亮红灯
34岁的小陈(化名),是一位职场男性,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长期的生活常态是熬夜、久坐、吃宵夜、喝含糖饮料,还不爱运动。2024年7月,他因为口干、多饮、多尿,到中山市博爱医院代谢内分泌门诊就诊,测空腹血糖为16mmol/L。小陈是一位初发的、病程小于5年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医生建议他住院行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之后完善相关检查,最终诊断2型糖尿病、脂肪肝性肝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主动出击:“双管齐下”逆转
基于最新的医学指南,我们为周先生制定了一套强化逆转方案。该方案的核心依据有两点——
胰岛素强化治疗
根据我国2021版专家共识,近半数患者在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实现长达一年以上的血糖“临床缓解”(即无需用药,血糖维持正常)。
体重管理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明确指出,通过减重15%以上,2型糖尿病的缓解率可高达86%。
胰岛素强化治疗:让胰腺“放假”
科学原理:2型糖尿病初期,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并非完全死亡,而是因为长期在高糖、高脂的“毒性”环境中“过度劳累”,陷入了“休眠”状态。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快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核心作用:这相当于让疲惫不堪的胰腺和β细胞“放一个长假”,得到充分的休息。一旦高糖毒性被解除,这些休眠的β细胞就有可能被“唤醒”,重新恢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小陈的经历: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他接受了为期约2周的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迅速达标,胰岛功能显著改善。
强化减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过多的内脏脂肪会产生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物质,让胰岛素“干活效率”大打折扣。
科学原理:减重,特别是减少内脏脂肪,可以直接减轻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为胰岛素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当身体对胰岛素重新变得敏感时,自身分泌的少量胰岛素就足以维持正常血糖。
饮食调整:在营养师指导下,他采用了限能量平衡膳食。不是极端节食,而是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运动干预:从每天快走3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2-3次抗阻训练(如举哑铃、深蹲),有效增肌减脂,提升代谢。
药物干预:出院时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继续血糖及体重管理,使用2月后停药。
小陈的蜕变成果:经过约2个月的努力,他的体重从83公斤成功降至70公斤,整个人精神焕发,腰围明显缩小。
巩固维持
在接下来的四个月的巩固治疗期,重心从减重转向了代谢功能的重建。
这个阶段是对自制力极大考验。当体重下降到瓶颈期时,很多人容易丧失动力。但通过代谢指标的变化,我们让他看到身体内部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肝脏脂肪减少、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小陈的蜕变成果:经过约4个月的努力,他的体重从70公斤成功降至65公斤,腰围进一步缩小,并有了6块腹肌,成功实现了增肌减脂。
胜利果实:指标正常重获新生
在完成胰岛素强化治疗并成功减重后,医生逐步为小陈减少了药物种类,直至最终完全停药。目前在不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血糖、血脂、血压、尿酸、肝功能都在正常水平,成功实现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高尿酸的成功逆转。
糖胖逆转
陈先生,34岁,诊断:1.2型糖尿病 2.高脂血症3.高血压4.脂肪肝性肝炎
个人经验分享
小陈个人经验分享及总结:“刚查出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时候,我心里也特别焦虑,但幸好我当时没破罐子破摔,而是选择了规范化的诊疗,并下决心把生活中那些坏习惯都改了。现在我坚持每天吃完饭后就快走,再做一些力量训练。我经常对身边的朋友说糖了之后,反而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开启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阳光积极的面对自己的病情,跟糖尿病和解。综合管理好自己,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更让人惊喜的是,我还潜移默化带动家人、朋友及糖友们,让健康生活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
案例启示与科学解读
陈先生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完美印证了当前糖尿病治疗的前沿理念:
抓住“黄金时机”
糖尿病逆转在病程较短、胰岛功能尚存的初诊患者中成功率最高。确诊初期不应恐惧,而应视之为逆转的最佳窗口期。
“解除毒性”与“消除抵抗”并重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针对β细胞的“解困行动”,而减重则是改善内部环境的“治本之策”。两者结合,事半功倍。
逆转不等于治愈
必须清醒认识到,“缓解”或“逆转”不代表糖尿病被彻底治愈。陈先生的胰岛功能依然比正常人脆弱。他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监测血糖,防止复发。
关注血糖,就是关注生活质量!我们诚挚邀请您和家人前来参与,一起学习控糖知识,守护健康人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