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公告新闻动态详细

大爷突发胸痛,危险重重!医生用它洞察血管 “真面目”……

发布时间:2025-09-09 08:44 本文来源: 心血管内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

以及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增大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

我国冠心病人数已突破3300

随之就是

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数量的不断攀升

图片


那么冠脉介入手术到底要不要做?要怎么做?效果如何?也一直是冠脉介入医生学者不断探讨的内容,血管内影像学技术就如同为冠脉介入医生打开“天眼”,助力决策。

图片


突发胸痛危险重重

今年82岁的张大爷(化名)在6月的一天突发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症状持续不缓解,于是大爷自己走到当地医院就诊,然而到达医院时张大爷再发胸痛,伴有血压、心率下降,心率最低降至45/,情况危急,当地医院马上完善心电图、远程联系中山市博爱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后,立即出动120将患者直接送到中山市博爱医院导管室。

图片

(张大爷发病心电图)


孙理华主任结合张大爷的症状、血压心率变化和心电图,诊断大爷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遂带领介入团队为张大爷完善急诊冠脉造影:造影看到前降支近段心肌桥、近段、远段弥漫性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弥漫性重度狭窄、远段急性闭塞、可以白色血栓影,血流已经完全中断!冠脉造影表现和心电图表现相匹配,孙理华主任判断右冠状动脉就是导致张大爷急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当机立断对右冠状动脉进行处理,经过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血管形态恢复,血流顺畅达到血管远端,心电监护上张大爷的血压也逐渐稳定,大爷的胸闷、胸痛也慢慢缓解。住院1周后张大爷病情好转,平安出院。


图片图片

右冠脉造影 左冠脉造影
图片

什么是心肌桥?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原本应该在心外膜的冠状动脉进入心脏肌层。简而言之,心脏动脉应该如“网兜”一样包裹心脏,而心肌桥是指其中一段“线”夹在了心肌内。由于心脏不断跳动,部分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心肌对肌桥压缩增大,可能诱发心绞痛症状。

图片


从“看得见”到“看得清”

由于张大爷前降支全程血管仍存在严重病变,冠心病有效恢复需要充分的血流灌注,孙理华主任嘱咐老人在家中休养2个月后再进行前降支介入治疗。8月张大爷遵医嘱再次入院准备行冠脉造影术。


但是张大爷年龄大,血管血栓负荷重,血管肌桥和狭窄共存。如果错误地在心肌桥上植入支架,由于肌桥不断被压缩,会导致支架变形、断裂、血栓形成,甚至断裂的支架会刺破血管,严重者导致冠脉穿孔。传统的冠脉造影只能从二维图像上显示血管的直径和外轮廓,对于血管内部情况无法精确判断。


为此,孙理华主任准备了血管内超声(IVUS),它是一种将微型超声探头送至血管内部的影像技术,利用超声原理,可以360°无死角地显示血管壁结构、病变性质、严重程度、累积范围等,而且无需造影剂

图片


87日,孙理华主任携李锐医生、王维浩医生,为张大爷进行左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随着IVUS导管进入,前降支全程血管斑块负荷、管腔面积、钙化情况一瞬间尽收眼底,孙理华主任根据病变情况分别进行对应处理,迅速植入长度、直径适当的支架,术后再次使用IVUS导管进行扫描提示支架得到充分膨胀,贴壁良好,术后管腔直径得到恢复。术后3天,张大爷精神、饮食、活动正常,调整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后好转出院。

图片

(为患者行冠脉造影及IVUS扫描)


“管中窥豹”精确冠脉介入

冠脉造影只能反映血管管腔轮廓,且有局限性,而IVUS相较而言可以精确评估血管壁结构、斑块成分(如脂质、钙化),还可以精准测量管腔面积、协助识别易损斑块,指导支架尺寸选择和术后效果验证,尤其适用于钙化、分叉等复杂病变。与单纯血管造影相比,IVUS指导冠脉介入可以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事件


孙理华主任表示,目前冠脉介入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新时代,中山市博爱医院有血管内超声(IVUS)、多模态OCT等血管影像学评估技术,可以为更多的复杂、高危冠脉患者带来“心”希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大爷突发胸痛,危险重重!医生用它洞察血管 “真面目”……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医院专家 人才招聘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