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内科疾病健康教育详细

输血真的是“输血”吗?关于输血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1-09-29 10:28 本文来源: 宣传科
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
总要和血液打声招呼
小到擦伤、中到体检、大到一次手术
血液对于我们往往代表者创口、疾病
但它同时也是医学领域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提到血我们往往敬而远之又忍不住好奇张望,所以今天就在这里远远打量一下临床中“血运繁忙”的输血医学——

“输血”≠“输血”


说到血,我们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往往是流动在血管网中红彤彤的血液,而在临床上,他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全血。


为什么叫全血呢?因为它里面的“料”很全,包含了血细胞、血浆在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它是我们早期输血的主要原料。不过,随着对血液中各类成分认识的加深,“输血”这一概念逐渐从单纯输血,细化到根据患者对应病情“输入某种血液成分”,即成分输血。

“全血”对比“成分血”


和输入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占有更多优势。血液作为一种生物制品,需要特定的保存方式来维持活性。而全血是一种混合型的样品,它其中的各个成分保存条件都不尽相同,甚至还相差甚远:红细胞可在4度保存,血小板要在22度震荡保存,而血浆则在-20度才能保证其中的蛋白、细胞因子等物质的活性被保留下来。


各种血液成分众口难调,总要有所取舍,因此我们对全血的保存是针对红细胞来设计的,这也导致了其他成分(白细胞、血小板、各种细胞因子)功能被破坏,而成分性输血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除此之外,成分输血还可以减少输血导致的免疫反应,降低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病毒大多存在于白细胞、血浆中),同时也有利于血源的节约。


成分血可以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直接采集。根据血液中各成分的大小、密度、粘度等性质不同,我们可以使血液在流经分离机时分离出某一“指定成分”,比如血小板、红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外周单核细胞等等,而其他“剩余成分”会通过回输管重新回到采集者的体内,避免了血液的浪费。

(分离后的成分血)


血细胞分离机与输血医学功能的延伸


除了成分血的采集与回输,血细胞分离机还可以用于血液成分的去除、血浆置换,它们也被视为传统“输血”意义的延伸,是输血医学的重要部分。


血细胞采集与回输


血细胞的采集与回输就是对血液中成分进行采集、回输,以直接补充血液容量与血液成分,接近于我们印象中的输血。


比如,失血时循环血液减少,会导致血压降低,组织中血液灌注不足,这时需要补充血液容量,根据失血量来选择回输胶体溶液、浓缩红细胞或者是全血;重症感染并伴随粒细胞不足,可以回输浓缩白细胞来抵御感染;血小板生成或凝血功能障碍,可以酌情回输血小板稳定机体的凝血功能。


血液成分的去除


血液成分的去除是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对某一类血细胞进行单采。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中血细胞异常增多,选择性地去除这些细胞,可以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利于病情缓解。


真性红细胞增多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容量的增加,临床多表现为头面、手足等部位呈现绛红色,头痛、疲惫、四肢麻木、严重可能伴随血栓、痛风等症状,通过红细胞单采可以快速降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以及血液粘度,缓解临床症状;此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急、慢性白血病也有通过血细胞单采缓解病情。

(血细胞分离机)


治疗性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指用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替代品,来替换患者原有的血浆,以清除循环血液中某些致病成分(某些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其他有害因子),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作用。


血浆置换可用于某些血液系统或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治疗。如高粘滞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患者体内,往往伴随着异常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的增加,血浆替换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此外,药物或食物的急性中毒,有时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清除毒素。


随着对血液的了解的加深,“输血”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为越来越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输血真的是“输血”吗?关于输血的那些事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医院专家 人才招聘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