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您的位置: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科室动态详细

“拇指宝宝”余安安出生记

发布时间:2022-05-30 12:32 本文来源: 南方+

余安安(化名),女,2022年2月16日凌晨出生,610克,身长39厘米,中山市在册记录中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

余安安一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还有一点小任性,她在妈妈的肚子还没待到24周,就迫不及待地与大家见面了。小小的脑袋、薄如蝉翼的皮肤、发育不全的肺部,她都顾不上了。为了出生,她用足了吃奶的劲儿。

零时一敲钟,她就一脚踩在新生儿评分表上,豪气地印上了人生第一个左脚印。

陈广明一看,这脚印着实太小了,跟大拇指差不多大。作为中山市博爱医院经验老到的新生儿科主任,陈广明照顾过的“任性宝宝”也不少。


余安安的脚印只有拇指大小。


但是,不足24周的宝宝实属罕见。

在偌大的产房里,几乎听不见哭声。疼痛中,余太太只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当她抬头张望:一个皮肤呈透明胶冻状,眼睛都睁不开的小肉团映入眼帘。

余太太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不禁回想起,生产前陈广明言辞恳切地承诺:一定会拼尽全力救活她。


余安安出生记。

余安安出生记。


住进温暖的“新家”

在博爱医院,产房是正对着新生儿科NICU病房的,目的就是为了拼尽全力救活像安安一样的危重新生儿。2月16日凌晨,数十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已经在产房待命,余太太用尽了全力,安安微弱的呼吸声渐起。

瞬间,紧急抢救开始了,产房复苏、保暖、呼吸支持……十余个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不足24周的小姑娘安安,几乎全身所有的器官都发育不全。即便小小的肺部已成形,就像树枝脉络一样散开,但是末端的小肺泡还没长成,导致她呼吸仍然困难。

“上呼吸机!”巴掌大小的安安气管极为纤细。要给她气管插管,装上呼吸机,还要考虑减少对其脆弱血管的破坏,这项工作的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余安安的小手。

余安安的小手。


“过去,我们救治过不少早产儿,再纤细的气管插管,我们都有经验。”陈广明心里是“有谱”的。

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眼瞅去,安安的皮肤几乎是透明胶冻状的,没有角质层,更没有皮下脂肪。“她保温保湿困难。出生后30分钟内不处理,她的体温就会骤降3度,随着大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甚至大量脱水。”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韦夏解释道,从离开子宫的那刻起,呼吸困难、体温骤降、营养不足等都可能成为安安的致命一击。

对于宝宝而言,子宫是最温暖的摇篮。浸润在羊水里的宝宝,与妈妈保持一样的体温:恒定的37℃,通过脐带输送营养,保持呼吸顺畅。一般的宝宝在子宫内足月,逐渐能成长为健全的个体。

而安安,正需要一个如子宫般的温床。

“所以,我们给她转入了高级保温箱,尽全力去模拟一个宫内环境,给予孩子呼吸、营养、保湿保温、抗感染等各方面的支持。”陈广明说。

住在高级保温箱里,安安仿佛置身于妈妈的子宫,包被是暖烘烘的,更是灭菌消毒的。箱内90%的空气湿度,恒定的温度,让安安感觉仍然浸润在羊水中。肚脐眼上,一条管道充当着脐带的功能,为安安输送营养。一群哥哥姐姐,持续不断地密切监测小姑娘的血压、血氧、血气等生命体征。

出生后的第一天,安安平稳地住进了“新家”。


余安安出生记。

余安安出生记。


跨过9大“生死关”

出生的第二天,安安就通过唇周涂抹的方式,浅尝了母乳的味道。

原来,这是为了减少安安胃肠道病毒感染,医护人员采取的一种措施。不久前,陈广明查阅大量案例发现,23-24周的早产儿容易出现胃肠道感染,而母乳喂养能更好地预防肠道感染。

“早产超低体重的宝宝生出来就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除了‘感染关’,还需要过‘呼吸关’、‘喂养关’、‘营养关’等。”陈广明坦言,一共9个“生死关”,哪一关没能顺利通过,都将严重影响到安安的存活率。

为了兑现与余太太的承诺,一个新生儿科医疗护理抢救小组在博爱医院成立了。团队里,科主任带领医生团队详细制定每日诊疗计划,依据安安的病情,多次病例讨论、大查房,实时做出精细的调整。 从一对一的特护团队到24小时的专人照顾,医护人员正在尽一切努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早产儿并发症。


医护团队、专家在为宝宝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远离了肠道感染,安安却迎来了肺部感染。但是,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即便是一个成人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时候,都需要气管插管,将呼吸机和支气管、肺相连,一定程度破坏了气道的防御功能。丧失防御功能后,微生物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只是抵抗力较差的安安,不像成人,她经受不起长期肺部感染带来的风险。

“要解决肺部感染问题,不仅要针对性地用药物治疗,更要逐步撤离有创呼吸机。”陈广明说,这仿佛是一项长期工程:安安出生后的10周内,医生团队一点点地用药治疗、护理团队一点点地吸痰护理、余太太一点点地母乳支持、安安肺部发育逐步完善……在救治团队与家属的沟通群里,每天都记录着安安逐步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第35周,任性的小姑娘安安,终于学会如何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安安毕业了!”

3周前,这是余太太第一次住进家庭病房,与女儿亲密接触的日子。“她刚出生时候,我只看过她一眼,就放在抢救箱里,她小到我无法想象。”余太太说。

然而,时隔11周,她隔着保温箱看着余安安,仍然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她太小了,实在太小了。

轻轻地触碰挪动,安安的血氧便开始波动。从简单地触碰,到轻轻地抱抱,安安在一点一点地接近妈妈,学习配合妈妈。

“早产儿一出生就离开了妈妈,母子感情必须逐步建立。只有让母女尽早接触,才能让母亲未来更好地照顾孩子,同时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韦夏说,为了建立母婴联系,母女俩开启了“袋鼠式”护理。这是一种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


妈妈在学习给宝宝护理。


那天,安安第一次直立式地趴在余太太的胸口,暖洋洋地、热乎乎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妈妈的体温似乎比保温箱的更温暖,更柔软。

从每天30分钟的陪伴到每天4小时、8小时、12小时…..101个日夜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任性的余安安在20余位医护人员的教导下,学会了自主呼吸,更学会了在妈妈怀里吃奶、配合妈妈换尿片、洗澡。

5月28日,从610g长大到了2440g,中山市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余安安从新生儿科病房“毕业”了!

这天早晨, 一个温馨感人的“毕业礼”在博爱医院新生儿科举办,医护人员亲手为安安写下了祝福。

余太太与丈夫带着两面锦旗来到中山市博爱医院,给陈广明和医疗团队递上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手写信。信中提到:“我太庆幸能遇到你们,你们日夜兼程地救治我家宝宝,把她从死亡边界抢救回来。她能顺利出院,都是你们的功劳。我会一辈子记得你们的好,记住你们的付出!”


父母为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医护团队送锦旗。


“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奇迹!” 余太太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图片】部分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拇指宝宝”余安安出生记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医院专家 人才招聘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