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 新生儿科

您的位置: 新生儿科 科室动态详细

中山榜样:陈志君:赴西藏支医一年,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05 11:54 本文来源: 中山日报

他是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医生、他是雪域高原人民心中的“安吉拉”(好医生)、他被评为第二季度中山好人,他就是中山市博爱医院医生陈志君。11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陈志君所在单位,听他讲述支医故事。



为高原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力量”

2020初,40岁的陈志君主动请缨,成为中山市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队长。援藏要去一年,照顾两个幼小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肩上。

“我们刚去那里时,当地医院没有一个独立的儿科,更别说新生儿科。”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相当于综合性人民医院),陈志君看到当地医生往往身兼数职,且内科和儿科共用病房,专科医师和护士都比较缺乏,县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11-13%,高于中山市的3倍-4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志君的工作逐步展开。他通过与当地医生结对子,以“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促进新生儿科、儿科专科化发展,通过每天床边的主任查房、每月定时开设专题讲座、新生儿窒息复苏和儿童心肺复苏抢救模拟实操等,传播规范的、先进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在当地医院和中山市援藏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工布江达县的新生儿科诊治中心正式诞生了。成立一年来,陈志君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救治了窒息、肺炎、黄疸、早产等15名新生儿患者。

除了院内救治,陈志君带领的中山市援藏医疗队还在院外做新冠、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的科普、防治工作。他曾多次深入县内牧区、草场、山沟里面,克服长路途颠簸险阻,适应海拔接近5500米的高原反应和干寒气候,通过下乡义诊、讲座、主动送医送药、建档追踪、医联体合作管理等,传播科学喂养、健康卫生常识、疾病防治等达12次,受诊儿童约600余人,送赠药品数额约15000元,为提高藏区儿童身体素质做出努力。

“每次听到患儿家属叫我‘安吉拉’,我都感到欣慰与感动。我希望能为当地留下中山先进的医疗技术。”陈志君说。一年时间,他带领中山市援藏医疗队创立了该县内首个区域性儿科诊治中心,成功救治100余例急症儿童,极大降低了县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力量”。



援藏成为他心中永远难舍的情感

看得见的是陈志君留下的医疗力量,看不见的是几百个日夜的艰难坚守。

“进藏初期,我们不少人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的队员还出现过高原性肺水肿。”陈志君现在依然记得,他进藏后气喘、头痛、晚上入睡难等高原反应持续了一个多月,他克服着身体的不适,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救治当地患者,原本去年12月份就结束的支医工作,他们主动要求延长了4个月,直到迎来下一批中山援藏医疗队员。

今年4月,为期一年的援藏之行圆满结束,出发时,陈志君体重78公斤,回来时,他体重仅60公斤。当地医护人员送别他时说:“陈老师,您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您是高原人民心中永远的‘安吉拉’!”

回到中山后,陈志君还经常会与当地医护人员联系,前几天他还通过视频指导当地医护人员救治了一名出生仅20多天的新生儿,组织了一次新生儿救治方面的视频培训会议,对于当地医护人员微信请教他的儿童肺炎的病例,他会耐心地指导用药。

“高原人民眼里那份信任,那份真诚,让我很感动。他们送给我的几十条哈达我都留着,他们让我深切感受到,医生这份职业是多么伟大。”陈志君说,能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带到西藏,将中山先进的医疗理念撒播在西藏大地,帮助当地改善医疗落后的现状,他感到很骄傲。在他心中永远珍藏着对藏族同胞这份深厚的情谊,“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再去援藏,我愿成为藏族同胞心中永远的‘安吉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中山榜样:陈志君:赴西藏支医一年,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力量”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医院专家 人才招聘
微信服务号